应用赵炳南老中医全虫方治疗顽湿聚结的体会,赵炳南治疗皮肤秘方祛湿药膏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6-06 分类:感悟评价 阅读:44 评论:0

全虫方简介

古籍中的全虫方 《本草易读》:[本草易读卷五]白附子百三十九 物也,而除风亦有效验。中风口斜,同僵蚕、全虫,酒下末。(验方第一。)偏坠疝气,为末,津合敷脐,艾灸..《麻疹阐注》:自叙 其实瑕瑜不掩。醇驳杂出。甚至有以蜈蚣全虫五虎散治麻疹。夸为神方。笔之于书。而互相传授者。

治法 除湿解毒,疏风止痒。2 方药治疗 全虫方加减。对顽固性皮损宜活血化瘀,加红花、丹参,气虚加黄芪。也可选用四物消风散,除湿胃苓汤加减。单方成药可用秦艽丸,除湿丸。

全虫方加减。对顽固性皮损宜活血化瘀,加红花、丹参,气虚加黄芪。也可选用四物消风散,除湿胃苓汤加减。 单方成药可用秦艽丸,除湿丸。

结节性痒疹可不是普通的皮肤瘙痒,需对症治疗才能缓解难受的症状

1、病情分析: 你好,结节性痒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,以剧痒和结节性损害为特征。病因与昆虫叮咬,胃肠功能紊乱,内分泌代谢障碍及神经、精神因素有关;指导治疗:改善卫生条件,防止昆虫叮咬,去除有关诱因,避免局部刺激。

2、结节性痒疹治疗的常用方法:(1)局部治疗 ①可外用各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或焦油类制剂,角化显著的可外贴含醋酸曲安奈德及新霉素的肤疾宁等硬膏。②局部封闭治疗:注射方法参见慢性单纯性苔藓。(2)全身治疗 ①抗组胺药以及镇静安眠药物的应用同慢性单纯性苔藓,根据瘙痒的严重程度可单独也可联合应用。

3、局部治疗:(1)中医独角莲膏药贴敷。(2)雄黄解毒散30g加入百部酒100ml外擦。(3)黑色拔膏棍(见本书总论外用药物疗法 特殊疗法节)加温热贴结节处。(4)外用水晶膏腐蚀。(5)针刺疗法:取穴参照皮肤瘙痒症亦可直接针刺结节性痒疹的结节中央。

4、②皮损为散在豌豆大小半球状坚实结节,表面粗糙,角化增厚,呈红褐色,瘙痒剧烈。鉴别诊断:①寻常疣:表面角质增厚,色灰白或淡黄,呈乳头样,无自觉症状,好发于儿童及青年。②丘疹性荨麻疹:好发于儿童,纺锤状风团样丘疹,顶端有小水疱形成,病程短。治疗:①防止虫咬,寻找可能的病因,予以对症处理。

5、结节周围的皮肤有色素沉着或增厚,呈苔藓样变。结节好发于四肢,尤以小腿伸侧为显著,偶尔可发生于背部。数目不等,可少至数个或多至数十个以上,有时呈条状排列。慢性经过,可长期不愈。治疗 一般治疗 改善卫生条件,防止昆虫叮咬,去除有关诱因,避免局部刺激。

中医是怎样来治疗皮肤瘙痒的

1、皮肤瘙痒症,多发生在气候干燥的秋冬季节。中医认为,本病多为气滞血淤所为,当以凉血化瘀、祛风止痒论治。常用的方法有:药醋疗法:取苦参lO0克,加入食用白醋适量,浸泡3—5天即成。洗浴时,加入苦参醋液30-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,或用棉签蘸药液外搽瘙痒处,每日2—3次,连用5—7天。

2、皮肤瘙痒,多从风论,其风不出内外两端,或外感风邪,稽留肌表,或血分失和,风由内生,或内外风相裹。临证遵“痒自风来,止痒必先疏风”“治风先治血,血行风自灭”之旨,其内外风则自消散,瘙痒可退,肌肤自和。

3、治法:养血润肤,疏风止痒。选方:养血润肤饮加减(《外科证治全书》)。药物:生熟地各10g、当归10g、黄芪15g、二冬各10g、花粉10g、何首乌10g、白蒺藜10g、防风8g、苦参15g、荆芥8g。加减:心烦急躁,难以入睡者加丹皮、栀子、竹叶、莲子心;大便燥结加火麻仁、郁李仁、莱菔子;瘙痒难忍加乌梢蛇、蝉蜕。

结节性痒疹简介

1、结节性痒疹好发于春、夏、秋三季。多见于青少年及成年女性。 7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 结节性痒疹的病因与昆虫(包括蚊、蠓、臭虫等)和水蛭叮咬、搔抓、摩擦、遗传素质、内分泌障碍、胃肠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。 有人认为结节性痒疹为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一种变型——不典型的结节性局限性神经性皮炎。

2、痒疹是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总称,包括一组皮损相似的瘙痒性疾病,好发于四肢伸侧,其主要损害为风团样丘疹、结节和继发性皮疹,奇痒难忍。痒疹有不同的命名,没有一致的分类方法。由于临床表现不同,痒疹分称为丘疹性荨麻疹、小儿痒疹、寻常性痒疹、结节性痒疹和妊娠痒疹等。

3、结节性痒疹(Prurigo nodularis) 亦称疣状顽固性荨麻疹(Urticaria Perstans Verrucosa)损害初起为淡红色或红色丘疹,很快变成为圆顶形坚实结节,由豌豆到指甲大小,一般呈灰褐色或红褐色。损害表面角化,粗糙,呈疣状,触之有坚实感。

马疥简介

1、《诸病源候论》疥候记载:“马疥者,皮肉隐嶙起作根,搔之不知痛。”赵炳南老医生称本病为“顽湿聚结”。马疥相当于西医的结节性痒疹[2]。详见结节性痒疹条。3 马疥的症状 其疮潜隐皮肤,鉆刺剧痒,搔抓不知痛[1]。四肢散发豆粒大灰褐色坚实结节,瘙痒抓后有血痂[2]。

2、书中确认了疥疮等病的病原体。巢元方等通过临证认真观察,在前人基础上确认疥疮是因疥虫所致。书中把疥疮分为马疥、水疥、干疥、湿疥等类,指出:“疥者,有数种。……并皆有虫。”在叙述羌虫病时说:“熟看见处,以竹簪挑拂去之,已深者,用针挑取虫子,正如疥虫,著爪上,映光易见行动也。

3、清肺利咽,解毒,止血。治喉痹咽痛,咳嗽失音,吐血,衄血,外伤出血。《别录》:主恶疮、马疥。陶弘景:敷诸疮。《本草衍义》:去膜,以蜜揉拌,少以水调呷,治喉闭咽痛。《纲目》:清肺,散血热,解毒。能清肺热咳嗽,喉痹,衄血,失音诸。《玉楸药解》:治骨鲠吐血。

4、中医亦称疥或疥螨病,早在隋朝已发现,如《诸病源侯论》疥侯记载:“疥者,有数种,有大疥,有马疥,有水疥,有干疥,有湿疥,多生手足,甚至遍体。……并皆有虫,人往往以针头挑得,状如水内虫。”又如《医家金鉴》疥螨病记载:“疥螨病有干、湿、虫、砂、脓之分……凡疥先从手丫生起,遍周身,瘙痒无度”。

5、[1]疥疮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五。多因风、湿、热邪郁于皮肤,接触传染而成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五十:“疥疮多生于足指间,染渐生至于身体,痒有脓汁……其疮里有细虫,甚难见。”已分辨出疥虫为其病源体。

6、功能主治 治伤寒阳证结胸,死无可药者。4 佚名方的用法用量 擂烂,蜜半盏,冷水半碗,灌服。若无蜜,砂糖亦妙。5 摘录 明·方贤著《奇效良方》古籍中的佚名方 《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》:[草部下品之下海金沙]马勃 味辛,平,无毒。主恶疮,马疥。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