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前半生溥仪体会,我的前半生溥仪给人的启示

由:admin 发布于:2024-06-02 分类:感悟评价 阅读:37 评论:0

如何评价爱新觉罗·溥仪的《我的前半生》

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“反省式”自传,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,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,三岁登基,在位三年,之后又任满洲国皇帝13年。

所以说我觉得溥仪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性人物,对他写出的一些作品,我觉得有一些历史上的参考价值,没事的时候可以读一读,但是不要对他的一些不良言论,或者说核心那你一些言论不太容易接受的的东西,就是猛烈的抨击,他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人物,还是有些思想的局限性。

全书除了让我们认识那段“复辟”史,溥仪前半生的经历对我们客观评价人和事物都有很好的启发。

溥仪:我的前半生

1、溥仪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这样写道:“那时关于土肥原有种种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传说,西方报纸称他为‘东方的劳伦斯’,中国报纸上说他惯穿中国服装,擅长中国方言。

2、年,光绪三十四年,彼时的溥仪年仅三岁。在他还没有任何记忆的年纪被抱上了皇位,成为了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。三年之后,时年六岁的他被一道退位诏书辞位,被宫禁。1917年7月1日,溥仪在张勋等人的支持下,复辟清朝,11天后,再次宣布共和。

3、有三个版本。灰皮本。此版本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撰写的“反省笔记”,半个世纪以来,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各种版本的《我的前半生》都是在这个“灰皮本”基础上编辑加工而成的。定本(大众流通版)。

4、《我的前半生》从家世写起,一直写到1957年溥仪参加战犯管理所组织的社会参观。溥仪从一个末代皇帝、战犯到自觉悔罪成为一个新人,思想转变过程杂乱不清,史实方面也有很多地方叙述得不准确。由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视,由于有关方面负责人的积极响应,在20世纪60年代初,《我的前半生》获得了出版的机会。

《我的前半生》读后感

我的前半生读后感10篇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(一): 最近喜欢读亦舒的原著《我的前半生》来仔细品味作者笔下的子君。 女主人公子君,前半生是一个家庭主妇,她的生活完全依附她的丈夫,直至丈夫和她离婚才幡然醒悟。用她自我的话来说:一事无成,半生潦倒。

《我的前半生》读后感1 有些电视剧是观古喻今,从过去的一些人文世故里读懂当下很多道理,比如最近正在热播的个人比较喜欢的《司马懿》,而有的电视剧则说的就是当下的事情,让人看完总是感觉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,提神醒脑意义重大,比如《我的前半生》。

《我的前半生》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体小说作品,初看时,满族人的名字都类似,又多生僻字,看得有点晕,分不清谁是谁,人物关系被我看乱了,看得不急,慢慢看,反正情况以前都大致了解,就没有什么迫切想知道的人物命运,缓缓读来,静度时光。

溥仪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写了什么?

书中,溥仪从家世开始写起,记录了自己的童年时光,写了北京的小朝廷还有在天津行在的日子,从第五章开始写了到东北去、伪满十四年 、在苏联的五年;后来写了由抗拒到认罪 、认罪以后的日子,最后写了一切都在变整部书看下来,我对后半部分溥仪改造生活的那部分印象比较深刻,会有很多的感动。

从其登基当皇帝,到退位以及成为日本人的傀儡,到二战日本战败被苏联红军俘虏,回国在抚顺战俘管理所的经历,被特赦后的平民生活。大部分写的都是在战犯管理所和他的平民生活经历。

《我的前半生》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·溥仪在抚顺战犯看管所中所写的“反省式”自传,溥仪作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,也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,三岁登基,合法在位三年,之后又任伪满洲国皇帝13年。

于是,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本《我的前半生》。在书中的自序里,溥仪说了他写这本书的愿望:告诉人们,他由于新生而得到的欢乐之情。溥仪是满清王爷的儿子,阴差阳错的被慈禧架上了皇帝的宝座。

相关阅读

评论

精彩评论
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