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三一八惨案感想八十字,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
三一八惨案历史评价
1、三一八惨案的结果 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,随即赶到现场,面对死者长跪不起,并从此终生食素,以示忏悔。3月23日,北京各界人士、各社会团体、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,为亡灵们举行“三·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”。鲁迅题写挽联:“死了倒也罢了,活着又怎么做。
2、教训。鲁迅在《空谈》一文中写到:我以为倘要锻炼群众领袖的错处,只有两点:一是还以请愿为有用;二是将对手看得太好了。但愿这样的请愿,从此停止就好。意义。鲁迅在《纪念刘和珍君》一文中写到:真的猛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
3、年3月18日,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在门前枪杀请愿民众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三一八惨案”。这一天,被鲁迅称为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”。这年3月12日,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,两艘日本军舰护卫着奉系军舰进入了天津大沽口,并炮击国民军,造成十余名士兵死亡,国民军被迫开炮还击。
4、墓碑正南面镌刻着“三·一八烈士纪念碑”几个大字。从正南面开始,自右而左,镌刻北平市长何其巩所写的《三·一八烈士墓表》和39位烈士的姓名、年龄、籍贯、所在单位和职业等。墓碑四周有28位烈士的坟茔,其余烈士葬于别处。
5、当场死者47人,伤200余人,是为震惊全国的“三一八”惨案。她不幸遇难,年仅21岁。4月1日,鲁迅写《记念刘和珍君》一文,赞扬她是一位具有“干练坚决、百折不回”气概的“真的猛士”,是“为了中国而死”的青年。鲁 迅 (1881—1936)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。
一篇写三一八惨案的心得体会,三百字左右
1、当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,预伏的军警竟开枪射击,打死47人,伤200余人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三一八”惨案。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、陈乔年、赵世炎等人亲自参加了这次斗争。李大钊、陈乔年等由于掩护群众而受伤。惨案发生后,北京各学校停课,为死难的烈士举行追悼会。
2、事后,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《辛丑条约》,与英、美、法、意、荷、比、西等8国公使,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,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要求,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,否则以武力解决。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,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。
3、刘和珍:刘和珍(1904一1926)女,原籍徽州歙县,生于江西南昌。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、北京女子师范大学。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,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、反动军阀宣战,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。
4、本文除了写刘和珍之外,还写了哪些人?三·一八惨案后他们各自的动向如何?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和感情怎样?这样写有什么目的?明确:写了一些与人民为敌的人,如当局者、流言家、有恶意的闲人等,他们污蔑烈士,对此类人作者予以了抨击和揭露。
旧京掌故之三一八惨案(上)
1、旧京掌故:三一八惨案的激昂篇章(上)1926年的中国历史舞台上,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下,一场惨烈的事件——三一八惨案,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当时的黑暗。起因是郭松龄的起义失败,引发了留日学生们的强烈反响,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。
2、乃以佥壬弄国,竟令卫士开枪横射,饮弹毕命者四十一人,横尸载涂,流血成渠。其巩目睹心痛,愤慨至今。及革命军克服旧京,奉命来长北平市,追念逝者,为请于中央准予公葬。葬事告竣,奉其姓名、籍贯、职业之可考者,得三十九人,其无从考证亦死斯役者二人。又负伤或因伤而致残废者,多不得纪。
鲁迅先生看来“三·一八”惨案的教训和意义各是什么
年,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,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“正人君子”的流言攻击和排挤。1926年,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,制造“三·一八”惨案。作者鲁迅写下《纪念刘和珍君》等一系列文章,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,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,结果遭到当局的通缉而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。
明确:在此,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悲愤和深深地歉意。 ⒌小结 小结全文 鲁迅先生的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其实是对“三·一八”惨案的述评。文章第二节是说写作的缘起,侧重于探求本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。作者的笔触涉及到三类人:反动势力、爱国青年和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的“庸人”。
在血的教训面前,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,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“偏颇”,从此,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。20年代中期,参与创办《莽原》周刊、《语丝》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。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。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。
段政府又称示威学生为“暴徒”。有回忆者称段祺瑞在三一八之后在家中也吃荤,在其他场合吃素只是与信佛有关。3月18日,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,下令通缉徐谦、李大钊、李石曾、易培基、顾孟余五人。朱家骅、蒋梦麟、鲁迅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。徐谦等乃避入苏联使馆。
年3月18日,段祺瑞执政府卫队在门前枪杀请愿民众,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三一八惨案”。这一天,被鲁迅称为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”。这年3月12日,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军作战期间,两艘日本军舰护卫着奉系军舰进入了天津大沽口,并炮击国民军,造成十余名士兵死亡,国民军被迫开炮还击。